沁源的绿和美,让人惊叹让人醉
特步网鞋,www.google.con,湖州自驾游
原标题:沁源的绿和美,让人惊叹让人醉 本报5月18日讯(记者 滑艳兵)“这里的水太好喝了,比买的水都好喝。”“空气太好了,天真蓝。”“这里的树真多呀,到处都是绿色,真好!”……今天上午,全国30家主流媒体的记者朋友兵分两路,前往长治市沁源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芊林背、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等多个地方采风,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沁源,青山绿水、历史人文,让他们忍不住发出惊叹。
在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,看着清凌凌的水从山底下不断涌出来,记者们纷纷拿起相机,找角度拍美景,并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:这里的水是不是从未断流?山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水?为什么沿路的水流一段有一段无?景区负责人给予了详细解答。当得知这里的水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后,多位媒体人忍不住接了水直接喝起来。
在赤石桥乡刘家沟村的油牡丹基地,看着成片的牡丹花开,得知这里不仅风景美,还能带动当地村民致富,几位媒体人赶紧抓紧时机,对赤石桥乡的领导进行了现场采访。在依山而建的赤石桥乡善朴村,古色古香、极具当地特色的民居赢得了不少镜头的青睐,“咔嚓、咔嚓”声不绝于耳。看到好些老建筑比较破旧,有心急的媒体人当下就给乡里、村里的负责人提出建议,一定要把这些有历史有特色的老建筑修缮起来,要保护好。
在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,媒体人感受到了这里村民的热情好客。“他们对这里的历史很了解,没等我们问,就凑过来给我们讲起来。”一位媒体人告诉记者,这些村民让他很感动。
数不清的绿树、清澈的水流、清脆的鸟鸣声、娇艳的牡丹、悠久的历史、激荡人心的抗战故事……让媒体人纷纷心醉。他们不仅拍下美景,准备在自己的媒体平台上推介沁源,还迫不及待地发微信朋友圈,把这里的美分享出去。不过,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,要发展旅游,吸引全省、全国乃至世界的眼光,不仅要把大家吸引来,还要让大家来了就不想走,走了还想再来。
○媒体人看沁源
沁源县绿意盎然是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地方
齐鲁晚报记者陈晓丽: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山西,来到沁源。没想到山西除了那些海内外知名的人文景观,还有这么美丽的自然景观。昨天晚上一进入沁源县境,就感觉绿意盎然,植被的覆盖率非常高。到了下榻处,一打开车门,一股甜甜的槐花香味立刻扑面而来。深呼吸了一口气,似乎周围的空气里都弥漫着花香、草香、树香。今天,我们又乘车来到芊林背、灵空山景区,更觉得这里空气清新、天空高远、青山连绵,是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地方。我喜欢这里。
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会有更多人喜欢上这里
太原日报记者司勇:沁源县我是第一次来,以前只是听说过灵空山、九杆旗,今天有幸一见,果然名不虚传。沁源县真是无愧三晋森林覆盖率第一县的美名。在沁源广袤的大地上,你可以欣赏美景、探古访幽,也可以感受蓝天白云、青山绿水带给人们的愉悦。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喜欢亲近自然、走进自然,沁源县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必然会迎来更多游客,也会有更多游客喜欢上沁源。
希望沁源的绿水青山能赚来更多的金银
大河报记者王永璐:首次来到咱们山西沁源,感觉到绿水青山,满眼都是绿色,看上去非常漂亮。能够坐拥这样的绿水青山,对于沁源来说,是一种难得而又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怎么样能把青山绿水变身金山银山,是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在思考的问题,也应该是沁源的政府层面研究的课题。青山绿水对旅游业的含金量来说不言而喻,对打旅游经济这张牌的意义也不言自明。希望沁源的绿水青山能为它赚来更多的金银,也让这里的老百姓因为沁源踏上旅游的快车道而得到更多的实惠。
作为一个“绿色沁源”体验者希望有更多人来感受这种美
山西云媒体记者冯玉贤: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由山西晚报和沁源县委共同举办的这次“绿色沁源行”活动。到了沁源之后的第一印象,就是山青水绿。尤其是今天来到灵空山之后,感觉这里的植被非常好,整座山的底色基本就是绿色的。此外,由于生态环境好,这里的野生动物也分外多。像我们在前往灵空寺的路上遇到的猕猴,它们见了人毫不畏惧,眼神直勾勾地看着人。还有不绝于耳的蝉鸣声,此起彼伏,在城市里很难听到。在回驻地的路上,看到沁河河滩里游着的鸳鸯、栖息着的天鹅,都让我对沁源政府提出的“绿色康养”有了极为深刻的感受。所以,作为一个“绿色沁源”的体验者,希望有更多人能来体验这种美。同时,也希望沁源的明天能够越来越好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jazeratsai.com/changzhilvyou/7539.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!
相关文章:

